徐家匯CAZ城市更新規劃及實施策略研究
研究背景:
本次研究立足于“上海2035城市總體規劃”,關注上海市徐家匯地區“中央活動區”(CAZ)的城市發展新定位。整體研究范圍為:由宛平路-宛平南路-零陵路-天鑰橋路-中山南路-中山西路-凱旋路-淮海西路-華山路-廣元路-天平路-衡山路所圍合的區域,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
研究主要內容:
研究針對徐家匯街道范圍進行全面的現狀調研和分析梳理,以地毯式精細化現狀調研方法,按照城市設計方案深度,對徐家匯進行整體梳理普查。并為此構建了“徐家匯社區分地塊(建筑)詳細調研評估報告框架”,通過實地勘查記錄、評估標準建立、功能布局分析,全方位掌握徐家匯地區城市空間要素。研究針對地塊及地塊內的建筑進行逐一編號并實地調研,進行資料收集與統計,從五個方面(現狀功能、建筑高度、現狀質量、建筑外在特征、建筑內部特征)對區域內每一處建筑進行詳細分析評估。收集完成后,針對地塊及地塊內的建筑進行功能分類,對城市功能混合程度進行梳理分析與總結。最終依據調研結果,對徐家匯整體空間環境進行數字化模型建立與軟件研發,形成城市空間大數據研究模板。通過極為細致的現狀梳理與分析,探索了城市空間研究的新方法,不僅為本次研究確立了扎實的數據與分析基礎,也為徐家匯地區進行更多城市研究打下了良好的鋪墊。
為更好的推進本研究,研究過程中舉辦多次專家咨詢會議對徐家匯城市中央活動區城市更新規劃戰略進行討論。會議邀請各行各業專家、領導、專業人士近百余人,從各個行業的專業角度對徐家匯地區未來的更新發展提出觀點、建議,為其出謀劃策。通過提煉總結與會者講話的中心思想,得出徐家匯地區發展的中心問題,為整體研究提供重要的方向性指引。
研究深度梳理了國家級、市級、區級、地區級等各層級有關徐家匯地區重大政策發展,同時從空間、人文等角度仔細梳理了徐家匯地區自身的城市發展歷史。并進行深度解析二者之間的關系,總結政策與城市發展的階段特征,為徐家匯地區在邁向CAZ的全新發展階段提出“更新、轉型與提升”的總體目標。
在此基礎上,研究深入了解徐家匯地區各城市系統、梳理相關資料。包括最新風貌保護規劃情況、空間格局、功能、交通、建筑、景觀、環境、歷史、人文等內容。針對徐家匯CAZ的新定位,深入解讀上海2035總體規劃內有關CAZ發展的目標與要求;解析國內外有關CAZ發展的前沿理論;詳細分析了上海CAZ各區域發展共性與特性,指出徐家匯CAZ發展優劣勢,為徐家匯CAZ特色發展探索方向。
本次研究著眼于上?!叭虺鞘小卑l展定位,廣泛借鑒國際相關城市CAZ成熟案例并對標分析。通過對倫敦、新加坡、紐約、巴黎、東京等對標城市內中央活動區的案例研究,分析總結國際案例與徐家匯地區的相似點與相關規劃經驗參考價值。
在全面了解徐家匯地區現狀,梳理相關資料、理論體系、國際案例的基礎上,本次研究針對新時代背景下徐家匯CAZ的升級更新要求以及不斷完善的未來發展需要,力求解答徐家匯如何實現從CBD向CAZ蝶變升級,提出了城市更新規劃戰略與實施策略,探索優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的實施路徑:
徐家匯地區將以“最智慧、最生活、最徐匯”為目標,以城市精細化管理為依托,實現城市更新、轉型、提升,并對重點地區進行重點打造。
研究針對徐家匯地區的現狀情況與現狀問題,提出了系統層面建議性發展導則及城市更新實施策略,并針對主要策略進行重要空間節點的城市設計示例:
1.空間布局:三點五線十二片
(1)發展亞區結構(十二亞區)
亞區劃分依據:“小亞區、細分工、高混合、重互動”;亞區功能配置:主亞區主要城市功能比例高,次亞區則相對均衡,打好“組合拳”,通過功能輻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確立發展軸線:(一橫四縱)
一橫——商務發展軸;一縱——休閑娛樂軸;二縱——文化輻射軸;三縱——創意產業軸;四縱——生活服務軸
(3)關注功能聚焦點(三大聚焦點)
國際商業文化聚焦點;設創新產業聚焦點;體育創意生活聚焦點
2.道路交通
(1)近期保持現有路網結構,重點關注步行環境優化(串聯現有步行街道,形成慢行網絡;拓寬改造步行街道,緩解人車矛盾;提升人行道質量,改善步行環境;關注路口節點、加強過街設施打造)[城市設計示例:宜山路、斜土路、中漕路步行空間改造提升]
(2)遠期針對徐家匯過境交通問題開展更專業、更全面的專項研究,探索遠期地面交通的地下化,釋放地面空間,激發更多活力(地面交通埋入地下,地面整體景觀化;拓展現有空中連廊,形成空中步行網絡;連廊生態化、景觀化,提供多種服務功能;連廊全時段開放,打造24小時活力空間;串聯商業節點、文化節點、公共空間、生態綠地,打造徐家匯CAZ慢行網絡體系)[示例:徐家匯空中連廊未來發展活力提升建議]
3.公共空間與景觀環境
(1)塑造多元化多功能公共空間,增添城市活力,結合公共空間更新項目打造城市景觀節點(更新綠化空間節點,完善綠化景觀布局;布點文化空間建設,強調文化景觀多元聯動;開放風貌街坊,形成活力輻射)[城市設計示例:漕溪北路-影業街路口綠化景觀節點提升、宜山路-南丹路路口公共空間節點提升]
(2)強調商業、商務功能及界面的高度集聚性與連續性(加強商業界面連續性;打造獨特商圈景觀;加強新興產業孵化;優化商務辦公環境)[城市設計示例:恭城路商業景觀提升與功能復合發展]
4.綜合文化展示
重要文化節點強化宣傳,展現綜合文化底蘊(挖掘文化內涵,打響文化品牌;建設文化軸,打造文化展示窗口;引入新業態,樹立城市文化地標;結合公共空間,豐富文化活動)[城市設計示例:漕溪北路商業景觀與文化景觀聯動提升]
5.舊區改造與建筑更新提升
結合各項更新策略,對徐家匯CAZ提出針對性的舊區改造建議,包括:立面更新、功能優化、設施更新、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環境優化提升等;對利用率低、不符合CAZ發展標準的區域,建議進行整體性迭代優化提升。[城市設計示例:宜山路設創街城市更新、上海六百建筑改造]
研究依據以上規劃策略,結合徐家匯CAZ多處重要節點進行了城市設計示例,探索多種城市更新模式,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徐家匯CAZ實施工作計劃及實施政策與機制。包括:在建項目穩步提升、街區活力激發與景觀品質提升與業態優化與功能復合完善。
1.在建項目穩步提升
研究針對徐家匯中心、徐家匯空中連廊、徐家匯天主教堂、徐家匯體育公園四個重大在建項目,就項目的現狀實施情況、建成影響與擬解決問題、政策創新與突破等方面進行分析,明確項目對徐家匯CAZ發展的貢獻,并為下一階段項目周邊同步更新提升的可能性提出建議。
2.依托精細化管理,激發活力,提升景觀品質
研究為徐家匯CAZ街區環境品質提升設立了道路精細化管理目標、實施機制與實施策略。結合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對區域內典型道路[天平路、廣元路、肇嘉浜路]重要節點進行設計示例。
3.業態優化與功能復合完善
研究總結出區域內兩大具有獨特發展潛力的重要城市功能:科教與設計創意。通過“交通大學科學技術與城市融合攜手發展”與“宜山路設創街城市更新”兩處綜合城市更新示例,為徐家匯CAZ遠期發展探索新模式。[城市設計示例:華山路-廣元路路口公共空間節點、華山路交大教師活動中心節點、機械與動力樓旁校園圍墻節點、尚光徐匯中心公共空間節點、申航大樓路口節點]
在以上規劃策略與創新機制的基礎上,研究針對徐家匯CAZ提出了具體的點線面規劃及更新建議,細述十二個亞區近遠期城市更新工作重點,總結了徐家匯CAZ近遠期建議工作內容。
研究特色:
1.建立論壇/專家咨詢機制: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除了城市規劃、建筑等專業領域,還包括各委辦局、街道、相關企業單位以及旅游、生態、經濟、產業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研究機構、部門領導等以論壇交流的形式將研究核心內容進行開放式討論,共同商議徐家匯中央活動區未來發展方向和趨勢。該機制伴隨研究全過程。
2.工作方法:實施地毯式普查與精細化現狀調研,形成“1建筑1編碼”、“1編碼1調研表”詳細調研評估報告,建立了區域整體數字化模型,以此為基礎開展大數據研究,開發徐家匯CAZ城市管理信息平臺(暨城市控制管理三維系統),形成城市空間大數據研究模板。
3.為徐家匯城市空間發展探索全新模式:劃定功能高度混合、主次結合的十二大亞區。
4.結合城市更新實施策略進行城市設計:結合每項城市更新策略均挑選了重要城市空間節點進行了城市設計示例,具有針對性。
5.實施工作建議:結合在建重點項目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業態優化與功能復合完善等創新機制,提出城市近遠期建議工作內容。
項目主要成員:
王林,薛鳴華,高世昀,王旭潭,楊聰雄,王瀟,鎮雪峰,劉陽,許永超,徐子龍,沈禾薇,厲越,藍庭光,邵志超,袁桂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