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術學院吳淞院區規劃方案

上海美術學院吳淞院區規劃方案


一、項目背景


吳淞工業區寶鋼不銹鋼廠區內型鋼廠房作為上海美術學院未來校區選址。

寶鋼不銹鋼區域位于吳淞工業區蕰藻浜南側,南鄰長江西路,西至江楊南路。廠區占地面積約為3.37km2。


區位范圍.png

區位范圍




二、歷史研究


上海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的發祥地1910年周湘創立中西圖畫函授學堂伊始,先后誕生了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美專,以及新華藝術??茖W校等多所藝術教育機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藝術家,首開新興藝術策源地之先河,豐富了海派文化的內涵。

上海作為中國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區的世界級城市,在經濟、產業、技術等方面實現了極速增長,但在人文藝術表現方面,縱觀全國各大獨立美院的分布,上海目前尚未形成與之城市地位相匹配的足以傳承和發揚海派文化的世界超一流藝術陣地。

在吳淞不銹鋼地塊引入上海美術學院、共同建設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有利于集聚全球、全國的美術和藝術資源,打造業態聚集、能力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創產業園區,將極大地推進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真正響應了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迫切需求。


場地現狀.png

場地周圍現狀

場地現狀室內.png

場地內部現狀


三、設計理念


城院融合

以藝術教育為核心將校區建設成為藝術和創意教育的城市中心,國際都市藝術中國坐標。


無界開放

以藝術教育為媒介,突出學校內學術會議、圖書展覽、藝術體驗、休閑餐飲等公共功能與社會的共融共享。

引入文化機構、社會資源(寶武集團)、知名藝術家、國際知名院校,集聚多方資源共建上海藝術創意高地。

首層開放,強調與周邊社區的共享互動,構建入口門廳中庭共享大廳庭院共享公共空間體系,促進交流創新,并在部分要求較為私密的組團通過三重門禁系統平衡管理與開放間的矛盾。



文化傳承

立足海派文化傳統,重振上海新興藝術發祥地的形象


空間重塑


傳承建筑歷史風貌,重塑工業空間價值

依托型鋼廠獨有空間特質塑造強有力的藝術性精神空間,打造世界級藝術圣殿

建筑的改造利用盡量保持原有空間的工業化特性,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功能進行改造利用,合理布局現有功能與未來相關功能及產業的發展需求,在保持風貌的基礎上,強化建筑的使用性


四、規劃設想

設想與建議:

1、型鋼車間建筑完整保留,改造為上海美術學院。

2、保持原有工業用地不變性,以舊廠房改造更新項目的流程進行審批,力求審批通道最簡。

3、建設開放型校園,充分利用社會化配套服務。     

4、型鋼廠房周邊為配合上海美術學院建設可開展整體規劃。

總平面.png

總平面圖

功能布局

西段?環境特點:緊鄰軌道交通站點,人流匯集,商業價值高。?適宜功能:對外聯系密切、開放、便于人們交流的功能。適宜布局國際教育學院功能。

中段?環境特點:環境安靜,空間狹長。?適宜功能:對環境有一定要求、相對獨立的教育辦公功能。適宜布局核心教育辦公功能

東段?環境特點:緊鄰工業遺址公園,景觀品質高,視線環境好。?適宜功能:具有公共開放共享特點,能對外展示建筑空間特色的功能。適宜布局圖文信息中心功能

功能體量.png

功能體量布局

五、初步設計方案示意展示

效果圖-1.png

國際教育學院空間示意

室內效果.png

效果圖.png

空間內部示意





















昵稱:
內容:
驗證碼:
提交評論
評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