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區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整治戰略規劃

靜安區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整治戰略規劃


研究范圍

整體研究范圍:靜安區南部地區:由新閘路-江寧路-北京西路-石門二路-石門一路-延安中路-陜西南路-長樂路-鎮寧所圍合的區域,總用地面積約3.28平方公里。

重點設計范圍:愚園路風貌區板塊(0.37平方公里);南京西路后街輻射板塊(0.7平方公里)

研究范圍.jpg


研究目標

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注重延續歷史文脈,加強歷史風貌特色,挖掘深厚人文底蘊,塑造優雅街區品質,充分釋放街區活力,落實保護整治工作,創中心城區新標桿。

總體思路:“帶建設項目、帶民生改善、帶環境整治”相結合,分板塊進行風貌區保護與整治。

通過全面深入調研和梳理南靜安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保護整體實施情況、在分析問題及面臨挑戰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區域特征,采用分板塊研究的方式,采用“帶建設項目、帶民生改善、帶環境整治”相結合的三帶方式,進行分板塊的風貌區保護與整治的方案研究,為南靜安歷史文化風貌區在未來幾年內系統有效地進行環境整治、風貌保護以及整體空間品質提升提供更加科學的、持續性的、分階段可實施的保護與整治的實施導則、工作路徑、分期實施方案,并確定重點啟動和試點實施推進項目和內容。


南靜安整體研究

-現狀調研:對南靜安地區各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保護街坊、風貌保護道路、優秀歷史建筑與不可移動文物,以地毯式精細化現狀調研方法,按照城市設計方案深度,對區域3.28平方公里進行整體普查。對空間格局、功能構成、交通、建筑(保護或使用情況、各類違章搭建等)、景觀、環境、歷史、人文等內容。 研究并梳理風貌保護實施情況,提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并提出分板塊的解決方案和實施路徑。

城市空間大數據研究模塊.jpg

城市空間大數據研究模塊


-打造成為上海CAZ核心區:

?在南靜安地區高端商務功能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南靜安各地塊與各建筑單體的功能混合度,提升文化功能占比,強調復合功能發展。在國際商務區基礎上打造卓越全球城市中充滿活力的CAZ核心區。

?南靜安公交系統比較發達,但現存部分主要道路交通量極大,建議在城市支路體系中加強慢行系統發展。學習倫敦、新加坡,提倡慢行交通與公共交通優先,學習倫敦與紐約在局部區域嘗試進行共享街道改造,優化步行環境。

?南靜安部分地塊的街區尺度受制于區域內大量的封閉式小區與大型公共設施,略大于案例中的這些城市(案例共性:小街區、密路網)。為增加城市活力,建議研究探索開放街區模式:打開圍墻,還原街道,增加沿街界面開放度與活力度。

?南靜安地區的商業功能目前大多集中在南京西路附近,建議后街區域與主街聯動粘合,營造特色,加強吸引力。增加不同層級的商業及配套服務設施,緩解整體服務壓力,提升服務品質,合理利用公共空間,鼓勵商業外擺與街道空間品質提升,以增加城市活力。學習紐約注重挖掘文化創意資源,側重于連接城市的商務區與文化區,關注城市品質及公共空間的提升。

?南靜安應全面保護歷史風貌,建立健全的歷史遺產保護體系,并進一步推進治理工作的精細化、常態化。例如學習倫敦基于歷史特性形成天然步行單元與小尺度業態載體,以及加強歷史建筑的更新活化。


規劃結構.jpg

規劃結構示意


規劃策略:

一、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構建中央活動區標準,強調功能復合發展


打造上海市中心核心引擎,助力上海發展,邁向卓越全球城市;明確中央活動區定位,構建靜安特色CAZ標準體系與幸福指數體系;從城市整體維度到建筑單體維度,鼓勵功能高度復合發展。

二、劃分亞區板塊結構,凸顯四大板塊特色


西部板塊:愚園路歷史文化風貌區

“慢下來,快樂生活”最具情趣與格調的浸入式精致慢生活區

東部板塊:南京西路歷史文化風貌區

“潮流主街,魅力后街”,融合全球時尚的國際一線活力商區

南部板塊: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

“有溫度,重體驗”最適合閱讀、漫步與休憩的極致文藝街區

中部板塊:風貌區圍合區域

新舊融合、活力無限,全天候全人群的高品質商務商業區


三、明確主次發展軸線,進一步拓展影響力邊界

強化南京西路主軸功能,串聯四大板塊;優化“后街經濟”結構,重視街區內部支路,織線成網,強化互動;拓展“后街”影響范圍,形成多條特色延伸軸線,打造具有擴展性的“后街網格”


四、打造后街文化內核,創新文化資源展示形式

展示后街歷史文化與風貌特色,深挖后街藝術文化屬性, 強化每條街道文化個性,深耕城市藝術細胞;創新文化資源體驗形式——航拍與VR展示;創新文化資源展示形式——專題網頁與APP

規劃策略.png

規劃板塊分區示意


五、塑造多層級、多功能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標

打造“多核心、有特色”的城市打卡地標;塑造“多視角、高標準”的靜安門戶地標;分布“多功能、有溫度”的社區文化地標。

六、進一步深化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關注舊區改造與社區治理

深入貫徹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提出更高標準與更細設計,將城市精細化管理引入街區內部,推進里弄住區與風貌街坊環境綜合治理;以人為本,軟硬件同步提升,推進智能化建設與智能預警機制,提高社區治理和服務水平


昵稱:
內容:
驗證碼:
提交評論
評論一下